清华朱军组:领跑国际科研前沿,引领学术创新风向!

文章一作郑凯文为清华大学三年级博士生,研究方向为深度生成模型,曾提出流式扩散模型最大似然估计改进技术 i-DODE,扩散模型高效采样器 DPM-Solver-v3,扩散桥模型采样器 DBIM 以及掩码式离散扩散模型采样器 FHS 等。
清华大学朱军教授团队与 NVIDIA Deep Imagination 研究组联合提出一种全新的视觉生成模型优化范式 —— 直接判别优化(DDO)。该方法将基于似然的生成模型(如扩散模型、自回归模型)隐式参数化为 GAN,从而设计出一种无需额外网络、训练高效的微调方法,并大幅突破传统最大似然训练的性能瓶颈。

背景 | 基于似然的生成模型
近年来,扩散模型(Diffusion Models)和自回归模型(Autoregressive Models)在图像生成中占据主导地位,如 NVIDIA 的 EDM 系列扩散模型和字节跳动以 VAR 为代表的视觉自回归模型。相比 GAN(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)这类直接优化数据生成过程的隐式生成模型,扩散模型和自回归模型均属于基于似然的生成模型(Likelihood-Based Generative Model),它们显式估计数据的对数似然(log-likelihood),具有训练稳定、样本多样性强、容易规模化的特点。
然而,这类模型广泛采用的最大似然估计(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, MLE)训练损失对应的是正向 KL 散度,会导致「mode covering」问题:模型倾向于覆盖所有数据模式而非聚焦主要分布,并且会在低估数据集中任何样本的似然时遭受严厉惩罚,从而使生成结果模糊或失真,在模型容量不足时限制了生成质量。例如,i-DODE 作为专注于似然的模型,虽然在密度估计任务上达到了最先进水平,但在 FID 等视觉质量指标下表现不佳。现有视觉生成模型也往往依赖引导(guidance)方法,如无需分类器的引导(Classifier-Free Guidance, CFG),来抑制低质量生成样本。

方法 | 把生成模型当判别器用,直接优化
为解决 MLE 的局限性,文章考虑使用 GAN 式判别的思想,在训练目标中引入反向 KL 散度的成分,强化模型在真实数据附近的密度,同时抑制错误区域,将模型分布由图(a):强调密度覆盖,微调为图(b):强调密度集中,从而提高生成保真度与有限模型容量下的生成质量。然而,直接使用 GAN 损失会引入额外的判别器网络与工程优化上的复杂性,尤其对于扩散/自回归模型这类需要迭代式多步生成的模型。
DDO 首次提出:你训练的似然生成模型,其实已经是一个「隐式判别器」。

具体来说,DDO 引入待微调的目标模型和一个冻结的参考模型(均初始化为预训练模型),使用两个模型的对数似然比构造「隐式判别器」,得到可直接应用于扩散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的 GAN 式优化目标:


DDO 为扩散模型和自回归模型提供了即插即用的新训练目标,其微调后的模型和原模型具有完全相同的网络结构和采样方式,而在生成质量上大大增强。
实验 | 无需引导,刷新多项 SOTA
DDO 在多个标准图像生成任务中显著提升已有模型的生成质量,并刷新现有 SOTA。


ImageNet 512x512 生成结果。左:原模型 右:DDO 微调后的模型
肉眼观察发现生成图像的细节和真实度得到显著提升,同时多样性没有受到负面影响。

DDO 用于扩散模型时,随着多轮 self-play,FID 指标发生持续下降。

更重要的是,DDO 无需修改网络结构、不增加推理成本,且与主流 CFG 等引导方法兼容,可叠加使用进一步提升性能。如在视觉自回归模型 VAR 上,微调后的模型通过控制 CFG 的强度,得到的 FID-IS 曲线整体显著优于原模型。
展望 | 从视觉生成到语言模型对齐

DDO 参数化的灵感来自于语言模型中的直接偏好优化(DPO,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),但其目标从「成对的偏好对齐」扩展到了「分布对齐」,更为通用。DDO 虽然没有「奖励」的概念,但其中使用自生成样本作为负例的思想也与大语言模型中流行的 RL 算法如 GRPO 具有相似性,这允许模型从错误中反思学习。也就是说,GRPO 中负例的作用同样可以解释为使用 reverse KL 散度抑制 mode covering 趋势从而提升生成质量,这在数学推理等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。该思路有望扩展至多模态生成等任务,构建统一的对齐范式。
清华朱军组:领跑国际科研前沿,引领学术创新风向!相关教程
- 轻量级冠军:NVIDIA 发布具有领先准确率的小语言模型,引领AI技术新风向
-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CPU发布:引领中国芯片技术的里程碑
- 微软、穆迪、OpenAI 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助手,引领智能助手技术创新
- 重磅!高通推出全新OryonCPU,手机芯片性能飙升,引领行业新风向
- 黄爷真牛,六万亿刀市值的nvidia,领先科技潮流,引领GPU市场
- 中国团队发布全球首颗AI全自动设计CPU!5小时生成核心,引领科技创新
- AMD CES 2024:AI计算引领未来,AMD展示AI技术在CES 2024的领先地位
- 麒麟芯片王者归来,微软高通迎来暴击!华为麒麟芯片再度领跑市场,微软与高通联手引爆技术战争!
- 鸿蒙操作系统,引领中国微软走向辉煌新纪元!- 微软借助鸿蒙操作系统迎来辉煌新时代
- 英伟达: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受动摇,引领人工智能革命
- 龙芯3C6000:国产CPU首次超越国际主流性能,性能强劲,助力中国科技崛起
- 传AMD要做7Ghz主频的CPU,性能提升将达到何种程度?
- 使用WINPE 破解win10系统的密码,快速解锁win10登录密码
- 英伟达发布GeForce 576.88驱动:新增RTX 5050显卡支持,提升显卡性能
- 微软推出AI诊断工具MAI-DxO:诊断复杂病例准确率85.5%达到行业顶尖水平
- Windows再也不会蓝屏了?微软史诗级更新带来全新体验